英格兰银行(香港称英伦银行,英语:Bank of England)是英国的中央银行,该银行于1694年以私营方式成立,自1931年起服从于财政部的政策并于1946年被收归国有。1997年间英格兰银行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共部门,由政府全资所有但拥有自己独立的货币政策。
英格兰银行垄断了英格兰及威尔士地区的纸币发行权,并且该行的货币政策委员会获得了管理全国货币政策的授权。而财政部则保留了在极端情况接管该权限的资格(但必须在接管后28天内获得国会的认可)。
它负责货币供给,印发钞票,向英国政府和其他银行提供货币,管理黄金和通货储币。
银行总部自1734年起一直设置在伦敦市的针线街,因此被人戏称为“针线街的老管家婆”。银行的首脑为总裁,由政府任命。
英格兰银行现任行长是安德鲁·贝利,他于2020年3月16日接替了马克·卡尼的职位,任期8年。马克·卡尼是加拿大人,为英格兰央行史上的第一位外籍行长。
历史
成立
英国在中世纪后已成为欧洲的一个强国,17世纪末曾联同多国在大同盟战争中击败当时如日中天的法兰西帝国,但是发生于1690年的比奇角海战中,法国海军压倒性地打败了英荷联合舰队,这便促成英国为了重新成为世界强权而加强建设当时萎靡不振的英国海军。
当时的英国海军没有国家资金援助,难以推动海军的建设。国王威廉三世政府的信用度也不足,海军部难以在社会上借入£1,200,000(年利率8%)的所需经费。为了使有意投资者资助英国海军的建设,威廉·佩特森倡议设立英格兰银行,并对民间发行股份,最终在1694年英国国会通过《英格兰银行法案》,成立英格兰银行公司。政府给予该公司控制政府收支的权利,颁布皇家特许使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唯一有权印刷及发行法定货币英镑权利的机构。最终,英格兰银行在12天内成功集资£1,200,000,近一半成为英国海军建设的经费。
18世纪
英国政府债券于18世纪开始发行,由英格兰银行管理。在1781年的营业执照更新中,有“银行必须有足够的黄金来支付发行的货币”的许可条件,但在第二次反法同盟和法国大革命期间,菲什加德之战等战役却使黄金储备无法承受,1797年2月26日,政府颁布了1797年银行监管法,禁止从银行取出黄金。这一规定一直持续到1821年。
19世纪
从1800年8月到1816年8月的十六年中,英格兰银行每年平均贴息60万英镑以节省金本位制下的黄金储备,罗斯柴尔德家族出现并参与了外国债券的发行和英格兰银行的储备。Alfred de Rothschild在白银价格下跌期间担任董事会成员以应对19世纪末的长期萧条。
20世纪
英国维持金本位制直到1931年,英国财政部管理其黄金储备。此后,英格兰银行接管了黄金储备的管理。
从1920年到1944年,当蒙塔古·诺曼担任行长时,英格兰银行从商业银行业务转为中央银行。工党政府通过1946年英格兰银行法案将英格兰银行国有化。
在1992年9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三,英格兰银行被著名的投机家乔治·索罗斯通过做空100亿以上的英镑和杠杆,使英格兰银行被逼放弃坚守英镑汇率和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并且让英镑大幅贬值,被人们封为“让英格兰银行破产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