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前身爲“1946 年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1946 年的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是一家印度尼西亞國有銀行。它主要在印度尼西亞設有分支機構,但在首爾、新加坡、香港、東京、倫敦和紐約也有分支機構。截至 2022 年,它擁有 2,047 家分行 [4],2021 年擁有超過 6300 萬客戶。它在印度尼西亞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碼爲“BBNI”。
截至 2022 年的市值爲 1.029.83 萬億印尼盾(約合 690 億美元)。就資產而言,它是印度尼西亞第四大銀行。
歷史
早年
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成立於 1946 年 7 月 5 日,既是中央銀行又是商業銀行,Margono Djojohadikusumo 被任命爲董事,Abdul Karim 被任命爲祕書。它準備成爲印度尼西亞的中央銀行,負責發行和處理印度尼西亞貨幣。成立幾個月後,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正式發行了印度尼西亞的第一種官方貨幣——ORI 或 Oeang Republik Indonesia。
在爪哇銀行被任命爲印度尼西亞中央銀行後,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的角色轉變爲開發銀行,後來被授予作爲外匯銀行的權利。 1955 年資本的增加,根據 1955 年第 2 號緊急狀態法的司法分配,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的法律地位轉變爲商業銀行。同樣在 1955 年,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在新加坡正式開設了第一家外國分行。
1965 年,它成爲一家單級銀行(甚至印度尼西亞銀行也被吸收);BNI 是在向新秩序過渡期間頒發第一批外國銀行許可證的銀行,就在同年印度尼西亞銀行重新成立之前不久。
1946 年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
在與其他幾家商業銀行合併後,該銀行的功能和個性於 1968 年恢復。該地位恢復爲國有商業銀行。正式名稱更改爲“Bank Negara Indonesia 1946”。
1946 年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通過制定“績效改進計劃”進行了一項運營重組計劃,以促進在面對不斷變化的環境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該計劃涵蓋各個方面,包括改進企業願景和使命、完善戰略計劃以及技術和人力資源開發。
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
1988 年至 2004 年印度尼西亞國家國家銀行的前標誌
1946 年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決心創造新的形象和態度,以符合其發揮更國際化的作用和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願望,該銀行將其公司標誌更改爲“帆船”,並引入了“BNI 銀行”的暱稱。
1992 年第 7 號法律爲國有銀行將其法律地位轉變爲有限國有公司(或 Persero)提供了機會。隨着法律地位的這一變化,該銀行的名稱正式替換爲“PT. Bank Negara Indonesia (Persero)”。
1996 年,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決定成爲一家上市公司,其股票通過證券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IPO)。[10]Bank Negara Indonesia 是印度尼西亞第一家在雅加達證券交易所(現爲印度尼西亞證券交易所)和泗水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政府銀行。公司名稱被修改爲“PT. Bank Negara Indonesia (Persero) Tbk”,以顯示其作爲上市公司的地位。
位於雅加達中央公園的國家銀行印度尼西亞分行
政府在經濟危機後啓動的銀行業資本重組計劃爲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提供了 61.2 萬億印尼盾的額外資本。
近期發展 (BNI '46)
該銀行於 2004 年推出了最新的標誌。暱稱“Bank BNI”更改爲“BNI”。
全球辦事處
- 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新加坡,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授予的正式銀行牌照下運營
- Bank Negara Indonesia 東京
- Bank Negara Indonesia 香港
- Bank Negara Indonesia 倫敦
- Bank Negara Indonesia 紐約
- Bank Negara Indonesia 首爾
- Bank Negara Indonesia 墨爾本
體育贊助
在足球領域,從 2012 年到 2014 年,印尼國家銀行是英超足球俱樂部切爾西足球俱樂部在印度尼西亞的官方區域合作伙伴。
在賽車運動方面,自 2016 年以來,印度尼西亞國家銀行目前是 Sean Gelael 的官方個人贊助商和 Jagonya Ayam 車隊的官方銀行合作伙伴。
口號
- 1994–2003: Terpercaya, Kokoh dan Bersahabat
- 2003-2004 年:Melayani dengan Kebanggaan Sebagai Anak Negeri
- 2004 年至今:Melayani Negeri、Kebanggaan Bang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