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資訊
成立時間:Blocknet 成立於 2014 年,最初作為區塊鏈互操作性協定推出,後擴展至去中心化交易領域。
所屬國家:項目團隊主要分佈在 美國和 歐洲,但採用去中心化治理模式,無明確公司註冊地。
代幣:BLOCK(Blocknet 原生代幣),用於支付交易費用、治理投票和激勵網路參與者。
核心產品與技術架構
Blocknet 提供一套協定元件,旨在實現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
XBridge:去中心化交易層,支持通過原子交換實現不同區塊鏈資產之間的無信任交換。
XRouter:去中心化通信層,連接不同區塊鏈網路,支援跨鏈數據傳輸和智慧合約執行。
XName:區塊鏈路由器,提供跨鏈地址系統,確保消息路由到正確的區塊鏈。
這些元件共同構建了 Blocknet 協定,使得不同區塊鏈能夠像計算機通過互聯網連接一樣進行通信和交互。
Block DX:去中心化交易所
Block DX 是基於 Blocknet 協議構建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旨在提供類似中心化交易所的用戶體驗,同時保持去中心化的優勢:
非託管交易:使用者的資產始終保留在自己的錢包中,無需信任第三方CSDN博客+2InfoQ - 促進軟體開發及相關領域知識與創新的傳播-極客邦
無需賬戶註冊:無需創建帳戶或進行 KYC,保護用戶隱私
低交易費用:交易費用低於中心化交易所,且無提現費用
自由交易對:任何支持的資產都可以與其他資產自由交易
流動性共用:Block DX 的流動性池與其他使用 Blocknet 協議的服務共用
Block DX 的交易費用由交易撮合者(Taker)支付,費用以 BLOCK 代幣計。此外,BLOCK 持有者可以通過質押獲得交易費用的分成。
發展現狀與評價
優勢:去信任化跨鏈:相比封裝資產(如 WBTC),Blocknet 的交易模式更符合區塊鏈原生精神。 靈活的開發者工具:XRouter 和 XCloud 為多鏈應用提供基礎設施支援。
挑戰:流動性碎片化:跨鏈交易深度依賴各鏈原生市場,部分資產交易對流動性不足。 使用者認知門檻:原子交換技術對普通使用者仍較複雜,需簡化前端交互體驗。
市場定位與生態系統
Blocknet 定位於去中心化區塊鏈互操作協定,旨在解決不同區塊鏈之間的通信和交互問題。通過提供跨鏈數據傳輸和交易功能,Blocknet 支援開發者構建跨鏈去中心化應用。Block DX 作為其首個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了一個無需信任第三方的交易平臺。
總結
Blocknet 是 早期跨鏈交易協定的探索者,憑藉原子交換和 XRouter 技術,為多鏈 DeFi 生態提供了去中心化基礎設施。 儘管面臨流動性整合和用戶體驗的挑戰,其在 無需信任的跨鏈交易 領域的創新仍具長期價值。 未來,若能在 Layer 2 和流動性激勵上進一步優化,Blocknet 可能成為跨鏈金融的關鍵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