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bank, N.A.,是Citi集團屬下的一家零售銀行,其主要前身是1812年6月27日成立的City Bank of New York,經過兩個世紀的發展、收購,已經成爲美國以資產計第三大銀行,也是一間在全球近一百六十個國家及地區設有分支機構的國際級銀行,總部位於紐約市格林威治街390號。英文縮寫中的“N.A.”是指“National Association”,即全美國經營的銀行。
根據FDIC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的資料,2005年3月31日,Citi集團控股的12家美國花旗銀行的國內總存款額爲204,351,066,000美元,資產總額爲935,236,982,000美元(逾九千億美元);這些數字並不包括Citi銀行的海外機構。
Citi銀行是在中國開辦業務的第一家美國銀行。1902年5月15日,Citi銀行的前身之一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上海開設分行,這也是Citi銀行在亞洲的第一家機構。同年,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於7月1日在新加坡與馬尼拉,10月8日在橫濱,12月8日在香港分別開設另外四家機構。1964年8月3日,Citi銀行在臺北開設分行。Citi銀行在澳門的業務則開始於1983年5月27日。唯在2021年4月15日,Citi宣佈,將撒出澳大利亞、巴林、中國大陸、印度、印尼、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臺灣、泰國、越南、波蘭及俄羅斯13個市場的零售銀行業務。另外,2022年1月12日,Citi宣佈將撤出墨西哥的零售、中小企業和中型市場銀行業務,亦在2023年8月11日宣佈在8月12日結束Citi銀行在臺灣營運的44間銀行與66間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