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 Nederlandsche Bank - De Nederlandsche Bank
正常經營

De Nederlandsche Bank

官方認證
country-flag荷蘭
國有銀行
20 年
當前企業評分

5.00

行業評級
a

基本信息

企業全稱
企業全稱
De Nederlandsche Bank
國家
國家
荷蘭
企業分類
企業分類
註冊時間
註冊時間
1814
經營狀態
經營狀態
正常經營

監管資訊

企業評估/曝光

寫評論/曝光

5.00

0評價/
0曝光
寫評論/曝光

De Nederlandsche Bank 企業介紹

名稱與背景

銀行全稱: De Nederlandsche Bank N.V. (荷蘭語)

成立時間: De Nederlandsche Bank 成立於1814年。 它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中央銀行之一,在荷蘭歷史上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和歐元區成立過程中。

總部地點: 荷蘭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Netherlands)

股東背景: De Nederlandsche Bank 是一家完全國有的機構。 它於1948年被完全國有化,不上市,也沒有私人股東。 其擁有權和控制權完全屬於荷蘭聯邦政府。 然而,它在履行其公共職能(尤其是貨幣政策職能)時,必須保持獨立性,並嚴格遵循《歐洲聯盟運作條約》和歐洲中央銀行體系(ESCB)的相關規定。

核心職能

De Nederlandsche Bank 的核心職能包括:

  • 歐元體系內的貨幣政策執行: 作為歐元體系(由歐洲中央銀行和歐元區國家中央銀行組成)的一員,它參與歐洲中央銀行管理委員會的貨幣政策決策,並在荷蘭境內執行歐元體系的貨幣政策,包括公開市場操作、 提供流動性以及管理最低準備金等。

  • 金融穩定: 這是其核心職責之一。 它對荷蘭境內的金融機構進行巨集觀審慎監督,識別並評估系統性風險,並採取措施加以應對。 它還作為最後貸款人,在商業銀行面臨短期流動性困難時提供支援,以防止金融危機蔓延。

  • 審慎監管: 在歐洲銀行業聯盟(Banking Union)框架下,它與歐洲中央銀行(ECB)合作,對比利時境內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進行微觀審慎監管,確保它們遵守審慎規則,保障金融體系的穩健性。 DNB 在此領域具有重要職能,確保金融機構的穩健運營。

  • 支付系統運營與現代化: 運營和管理荷蘭境內的重要支付系統,確保資金在金融機構之間高效、安全地清算和結算。 它還積極推動支付系統的現代化和創新,例如管理荷蘭銀行間清算系統 (TOPICS)。

  • 發行貨幣: 在歐元區內,雖然歐元紙幣由歐洲中央銀行統一設計,但由歐元區各國中央銀行共同發行。 De Nederlandsche Bank 負責荷蘭境內的歐元紙幣流通管理和硬幣的鑄造監管。

  • 充當政府的銀行: 作為荷蘭政府的財政代理人,管理政府帳戶,為政府發行債券,並提供債務管理服務。

  • 收集和分析經濟金融數據: 收集、整理、分析併發佈重要的經濟和金融統計數據,包括通貨膨脹、利率、GDP、就業數據、國際收支等,為政策制定、市場分析和公眾了解經濟狀況提供依據。

  • 經濟研究與預測: 開展獨立的經濟和金融研究,為貨幣政策制定和金融穩定分析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證依據,並通過出版物向公眾和學術界分享研究成果。

監管與合規

作為國家的中央銀行和歐元體系的組成部分,De Nederlandsche Bank 本身就是監管機構,並受國內外多重法律和規章的約束。

De Nederlandsche Bank 的主要職能和行為受“《銀行法》(Bank Act)《歐洲聯盟運作條約》以及歐洲中央銀行和歐洲系統性風險委員會 (ESRB)” 的相關法規的嚴格規定。 它向荷蘭議會和歐洲中央銀行報告其活動。

De Nederlandsche Bank 致力於遵守所有適用的法律法規和國際最佳實踐。 作為一個具有高度透明度和問責制的機構,其定期發佈年度報告、財務報表、經濟報告等,並披露其運營情況。 在公開資訊中,De Nederlandsche Bank 保持著良好的合規記錄,其運作旨在符合其法律授權和維護金融穩定的目標。

數位化服務體驗

De Nederlandsche Bank 的數位化服務主要體現在其對金融體系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維護上,以及其資訊發佈和分析能力。

核心功能: 其「數位化服務」主要體現在:

  • 支付系統運營與現代化: 運營和管理荷蘭境內的重要支付系統(如 TARGET2-DNB,作為泛歐支付系統 TARGET2 的組成部分), 確保金融機構間的資金清算和結算高效安全。

  • 數據發佈與分析平臺: 通過其官方網站提供豐富的經濟和金融數據(如通脹率、利率、GDP 數據、國際收支等),並提供圖表和分析工具,方便學者、分析師和公眾獲取和使用。

  • 研究出版物: 官方網站提供大量研究報告、工作論文、政策聲明和演講稿,體現其在經濟金融研究領域的深度。

  • 內部運營系統: 使用先進的 IT 系統管理外匯儲備、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以及對受監管機構進行數據收集和分析。

技術創新: De Nederlandsche Bank 在技術創新方面保持開放態度,積極探索和應用新技術:

  • 央行數字貨幣 (CBDC) 研究: 作為歐元體系的一部分,De Nederlandsche Bank 積极參與歐洲中央銀行關於數位歐元的研究和試驗,是該領域的重要參與者之一,併發佈了多份相關研究報告。

  • 區塊鏈/分散式帳本技術 (DLT): 積極研究 DLT 在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如支付系統、證券結算)中的應用潛力,以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 數據科學與人工智慧應用: 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工具對巨集觀經濟數據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預測,提升政策制定的效率和精準性,並用於風險評估。

  • 金融科技 (FinTech) 監管與研究: 積极參與和支援金融科技創新,同時研究其對金融體系穩定性的影響,確保創新在受控風險下發展。

客戶服務

De Nederlandsche Bank 的“客戶服務”物件主要是其受監管的金融機構、荷蘭政府部門以及國際合作夥伴。

  • 電話、郵件: 提供聯繫方式供金融機構、政府部門、學術界及媒體進行業務諮詢和資訊獲取。

  • 在線資訊與出版物: 官方網站是發佈新聞、經濟報告、研究論文、統計數據和年度報告的主要管道。 其定期發佈的資訊有助於公眾瞭解其政策和經濟狀況。

  • 研討會與會議: De Nederlandsche Bank 經常組織或參與國內外重要的經濟金融研討會,與學者、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交流,是知識交流的重要平臺。

安全保障措施

De Nederlandsche Bank 作為負責國家金融穩定的核心機構,其安全保障措施至關重要,涵蓋物理安全、資訊安全和金融穩定層面。

  • 物理安全: 對其金庫、數據中心等重要設施實行極其嚴格的物理安全控制,包括多重門禁、監控系統和武裝警衛。

  • 網路安全: 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和維護強大的網路安全防禦體系,保護其IT系統、支付系統和敏感數據免受網路攻擊、數據洩露和欺詐行為。 這包括先進的防火牆、入侵檢測系統、加密技術和定期的安全審計。

  • 操作風險管理: 建立嚴格的內部控制制度和操作規程,以防止操作失誤和內部欺詐,確保業務流程的合規性和效率。

  • 金融穩定維護: 這是其首要的安全保障。 通過有效的巨集觀審慎政策、對商業銀行的監管以及作為最後貸款人,De Nederlandsche Bank 努力維護整個金融體系的穩定,從而間接保障公眾的金融安全和經濟運行的平穩。

  • 業務連續性與災備: 制定全面的業務連續性計劃和災難恢復預案,確保在任何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系統故障)發生時,其核心職能和關鍵系統能夠迅速恢復並持續運行。

特色服務與差異化

De Nederlandsche Bank 作為歐元區的一個國家中央銀行,其特色和差異化在於其作為國家貨幣當局的獨特地位和職能,以及在歐洲一體化中的作用:

  • 悠久的歷史與經驗: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央銀行之一,DNB 積累了豐富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經驗,這使其在歐元體系內擁有獨特的視角和影響力。

  • 歐元體系的組成部分: 作為歐元體系的重要成員,它參與歐元區的統一貨幣政策制定和執行,這使其職能超越了單純的國家層面,與整個歐元區的經濟金融健康緊密相連。

  • 在可持續金融領域的領導力: DNB 在推動可持續金融和應對氣候變化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方面表現出積極的領導力,是全球少數將氣候風險納入其監管和金融穩定分析框架的中央銀行之一。

  • 金融創新與研究的開放態度: DNB 積極探索新的金融科技和數字貨幣,並支援相關研究,同時保持審慎的監管立場。

  • 高品質的經濟分析與溝通: DNB 以其嚴謹的經濟分析和清晰的政策溝通而聞名,定期發佈詳細的經濟報告和研究,幫助市場和公眾理解其政策決策和經濟展望。

De Nederlandsche Bank 企業安全

https://www.dnb.nl/
網站信息
網站已無法訪問
域名信息
域名異常,請謹慎使用該交易商提供的服務

De Nederlandsche Bank 問與答

問問題

社交媒體

競爭對手

新聞資訊

風險提示
Finance.Wiki提醒您,本網站所含數據未必是即時、準確。本網站的數據和價格未必由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做市商提供,所以價格可能並不準確且可能與實際市場價格行情有差異。即該價格僅為指示性價格,反映行情走勢,不宜為交易目的使用。對於您因交易行為或依賴本網站所含資訊所導致的任何損失,Finance.Wiki及本網站所含資料的提供者不承擔責任。
聯絡我們
app